当前位置:首页 >>
返回首页 
TOC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1-11-22]  阅读次数:604次

【卷首语】

岛津制作所自1967年开始研发、1972年推出TOC(总有机碳)仪以来,至今销售约50年。燃烧法TOC仪在水质分析中优越性十足,不挑剔水样、检测能力强、灵敏度高、维修率低,每次更新换代时都积极地引进新的功能。

 

【实验室TOC仪发展史】

1983年上市的TOC-500改变了过去高温 (比如950°C) 的燃烧温度,确立了低温(680°C)燃烧系统。通过设定低于常见无机盐(海水或废水中)熔点的燃烧温度,成功延长了燃烧管等消耗品的寿命。这种低温燃烧的趋势之后也在美国系TOC厂商中普遍起来。为了实现这种低温燃烧,岛津制作所使用了氧化催化剂。此外采用将检测器输出功率作为峰值“面积”进行处理和计算的方式(在此之前,是测量峰值高度的方式)。引用TC-IC测定系统的串联配置等,并将其作为此后燃烧法TOC仪的标准流路构成。

 

1989年上市的TOC-5000使用自动进样系统,通过注射泵将水样自动注入燃烧管,无论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如何,都能稳定地测量。最初人们普遍认为燃烧法TOC只适用于测量高浓度样品,岛津制作所通过使用专用的高灵敏度催化剂和流路设计技术,实现了2,000μL的大量水样注入,可达到纯水管理的灵敏度。TOC仪应用领域扩大到了制药用水、半导体用水管理领域。

 

此后,TOC-5000系列又扩充了选配品阵容,可进行固体样品中的TOC测量、气体样品中的TOC测量、纯水水样的连续测量等。它能够适应各种应用程序并成为全球畅销品。

 

2000年上市的TOC-V作为选配品,通过热分解化学发光法进行TN (总氮) 测量。岛津TOC还增加了湿法氧化法的机型,支持超纯水管理等。使用“多功能注射泵系统”,推进了无机体去碳、水样稀释等水样前处理的自动化。根据PC与独立式控制方式的不同、氧化方式的不同,岛津推出了7种模式,包括高灵敏度模式、标准灵敏度模式、手动注入法模式等,细致地满足客户的要求。

 

2011年上市的TOC-L沿用了TOC -5000、TOC-V的丰富性能,同时还采用了电子流量控制器等新元件。通过减小机身宽度、将TN单元叠放在机身上部等,实现了节省空间的产品构成。

 

【在线TOC仪发展史】

1972年岛津制作所在日本上市了国产TOC仪TOC-100型。之后经过系列变革TOC -100A、400、401、402,到了1978年上市了TOC -402A。因混入海水的废水和化学工厂含有无机盐的废水对消耗品有不良影响,岛津制作所采用了“低温燃烧氧化方法”,将过去900°C到1000°C以上的高温的燃烧温度降低到740°C (最低可降到660°C) 。这就是日后在实验室TOC-500仪时代确立,并成为岛津燃烧法TOC仪代名词的“680°C催化燃烧氧化法”技术(至于最终为什么选择了680°C,挑个时间来普及下这个知识点~)。

 

1995年上市的TOC-4000配备了“多功能注射泵系统”,它是大容量注射泵和旋转阀的组合。此组合单元实现了无机体去碳、稀释等水样的前处理,大幅减少了单元模块数量、提高了可靠性,之后经过多次改进,在TOC-V仪上引入了实验室仪的注射器。后来总氮、总磷仪 (TN/TP仪) 等岛津制造的在线水质分析仪也广泛采用此构造,“简易的构造”成为了岛津水质分析仪的共同特点。

 

在1998年上市的TOC-4100上,岛津TOC仪推出了能够利用热分解化学发光法进行总氮监测的模块。可以同时监测TOC/TN并扩大应用范围。2003年上市的TOC-4110除了对耐环境性等做了精细调整外,还充实了单流路悬浊水样等各前处理器产品阵容,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011年上市的新型号TOC-4200增强了数据通信功能。搭载云端查看监测值等功能,通过网络可以线上确认机器的状况。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收藏此页】【 】【查看所有】【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more 
生产力工具:LabSolutions Insight多数据定量分析软件
利用质谱改善液相色谱工作流程
岛津积极参加第二十七届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研究会年会暨第三届中国分析测试协
岛津鼎力支持药典新型实验室仪器与耗材实操演示交流会
岛津参加第五届北京临床质谱论坛
岛津参加2024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获得4项大奖
【设备更新】岛津分析仪器方案-医学领域
【设备更新】岛津TDM质谱分析方案升级指导个体化用药
【设备更新】质谱成像技术升级临床前沿研究
分析利器丨MALDI-TOF 高效表征小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
【设备更新分析仪器方案-UV篇】 UV焕新,您开始了吗?
岛津XPS用户成果分享丨纳米级结构调控改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实现稳定锂金
SEM-SERVO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疲劳破坏研究中的应用
更轻松的液相方法开发(六)基于AI算法的自动梯度优化
> more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HORIBA 集团 科学仪器事业部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CopyRight @ sinospectroscopy,All rights reserved.2010   京ICP备07018254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