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用抗体偶联药物制品简介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是由抗体和有效载荷(payload)通过连接子(linker)偶联而成,抗体部分包括完整免疫球蛋白、具有特异性靶点的免疫球蛋白片段以及基于抗体结构的融合蛋白等;有效载荷包括微管蛋白抑制剂和DNA损伤剂等小分子细胞毒药物。ADCs结合了抗体药物的特异性与化疗药物的杀伤力,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更加精准且有效的手段。

截至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的ADCs药物有15种(见表1),国内已获批的ADCs药物有7种,1个本土创新ADCs药物。2021年,荣昌生物公司的爱地希成为中国首个原创ADCs产品获得批准上市,是全球首个针对Her2过表达尿路上皮癌的ADCs产品,也是我国首个同时获得美国FDA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破性疗法认定的ADCs产品。
表1 全球已上市抗体偶联药物产品信息

* :已批准在中国上市的ADCs产品
本总论重点阐述抗体偶联药物和其组成部分(抗体、有效载荷、连接子或有效载荷-连接子)的相关要求。涉及抗体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还应符合“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总论”和“人用重组DNA蛋白制品总论”及本版药典相关各论的要求。ADCs具体品种还应结合制品本身特性制定相关要求,质量控制应采用适宜的、先进的分析技术,从理化性质、免疫学特性、生物学活性和杂质等角度进行全面的ADCs特性分析(见表2)。
注:以下内容根据2025年版《中国药典》说明整理。
表2 人用抗体偶联药物制品质量控制及制品检定要求

人用抗体偶联药物检测解决方案
面对抗体偶联药物日益严格的质控要求,岛津在抗体偶联药物研发、生产、质控和临床试验阶段均有一系列的色谱、质谱、光谱等多机型分析手段,应对ADCs的一系列分析需求,例如:分子量测定、序列分析、翻译后修饰分析、电荷异质性分析、杂质分析、细胞培养过程监控、药代动力学分析等。
1细胞培养分析方法包同时分析抗体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内144种组分

2 ADCs分子量测定/序列分析/翻译后修饰分析(含二硫键和糖型分析)/DAR值分析

3 ADCs杂质分析/电荷变异体分析/分子大小变异体分析/药物抗体偶联比分析

4 ADCs肽图分析/糖型分析

人用抗体偶联药物检测应用案例
1利用疏水色谱法(HIC)分析ADCs药物抗体偶联比
ADCs 中偶联小分子的异质性会影响 ADCs 疗效,使用 HIC 有效进行单抗异构体和 ADCs 异质性的分析。在未经过前处理的情况下分析 ADCs,分析条件见表 3 ,评价药物抗体偶联比(DAR)。结果成功分离小分子药物结合数为 0~6 的不同 ADC(图 1)。
表3 DAR分析条件(图1)

图1 DAR分析结果
2 使用分子排阻色谱法(SEC)分析ADCs杂质
ADCs 杂质(如聚集体和降解物)是影响药物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通常使用 SEC 对此进行评价。此次聚集体分析,是使用 mAb 标准品(市售)和含有相同 mAb 偶联小分子化合物的 ADCs 标准品(市售)。分析条件见表 4。在 ADCs 的聚集体评价中,固定相与 ADCs 之间疏水性相互作用,常会导致色谱峰展宽,从而无法准确进行聚集体评价(图 2A)。因此,为了抑制样品与固定相之间的疏水性作用,流动相中添加了15%的异丙醇。结果表明,分离效果良好(图 2B)。
表4 mAb及ADCs分析条件(图2)

图2 mAb及ADCs色谱图
篇幅所限,如需详细应用方案,请联系岛津获取应用报告。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