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近期,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环境空气 硫化氢等11种恶臭污染物的测定 罐采样-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在“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为恶臭污染防治攻坚提供全新测试方法。
意见稿的及时出台,直指近年来最突出的环境投诉痛点之一——群众“家门口”的恶臭污染问题。近日某地广播电台“新闻110栏目”发布一篇微信推文《“恶臭气体离我们只有200米!” **这群业主怕了》,揭示了某新建小区住户自2024年陆续入住后就频频闻到类似油漆的刺鼻臭味。经过长期排查,业主们发现气味的源头竟是对面山头的工厂,最近处距离小区只有约200米。一年来业主们和小区对面山上的异味陷入旷日持久的“缠斗”,直至今日在自家门口呼吸新鲜空气对他们而言依然是奢望。
据统计,全国恶臭投诉占环境信访总量的比例逐年攀升,叠加效应与复杂成分导致治理难度极高。尽管现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已实施近30年,但“监测达标却异味扰民”的矛盾屡见不鲜,亟需更精准、灵敏的检测技术支撑监管与治理。生态环境部此次发布的新的征求意见稿,正是对这一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

环境空气恶臭分析的痛点和难点
针对环境空气恶臭监测中“测不准、溯不明、治不精”的三大困局,新标准(征求意见稿)通过统一检测方法、优化采样与检测流程提升精准度,并拓展应用场景,系统性破解监测困局,为恶臭污染防治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新标来袭,恶臭无处遁形!
岛津方案助您轻松应对
岛津全程参与新标准《环境空气 硫化氢等11种恶臭污染物的测定 罐采样-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的数据采集及验证工作,采用岛津GCMS-QP2020 NX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与前端预浓缩设备联用,建立了11种恶臭物质的测定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满足标准的要求。

某省环境监测中心的新标准制修订验证仪器
方案优势

图2. 部分目标组分标准曲线及质量色谱图
(2.5 nmol/mol 硫化氢、1.25 nmol/mol 甲硫醇、0.25nmol/mol 乙硫醚)
在2.5 ~ 100 nmol/mol(硫化氢)、1.25 ~ 50 nmol/mol(甲硫醇,乙硫醇)及0.25 ~ 10 nmol/mol(其余组分)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连续6针低浓度标样测试RSD%范围在1.92 ~ 3.57 %之间,方法精密度优良。在空白样品中进行加标测试,得到各组分的回收率在68.4-107.2%范围内。
结语
随着《环境空气 硫化氢等11种恶臭污染物的测定 罐采样-预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征求意见稿)》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恶臭污染物检测体系向精准化、高效化迈出重要一步。作为环境分析领域的先行者,岛津始终坚持“标准引领、技术赋能”,紧密追踪政策动态与行业需求,依托前沿技术积累与本土化服务能力,及时为客户提供从方法开发到方案落地的全链条应用支持。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