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日下午,为期两天的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在环境优美的郑州大学新校区落下帷幕。大会闭幕式之前,多位著名国内外专家学者继续给出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质谱中心主任 谢孟峡教授
首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质谱中心主任谢孟峡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黄酮类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报告。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冰教授
来自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赵冰教授为大家了做了题为《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检测蛋白质及有机分子》的报告。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化学系 Jonathan P. Reid教授
报告题目:《Using Raman Spectroscopy to Characterise Single Aerosol Particles》采用拉曼光谱表征气溶颗粒物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施一公教授
最后,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施一公教授为大家介绍了《通过结构生物学理解细胞凋亡机制》的前沿性学术报告。
施教授首先指出细胞凋亡是在所有多细胞生物中起关键作用的基本生命过程,细胞凋亡的异常会导致严重病变,比如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等。因此揭示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一基本生命过程的了解,还可以对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起提供线索。
施教授领导的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对细胞凋亡调控机理的研究,对一种神秘的抑制“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的蛋白Smac展开了研究。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在某种意义上即致癌因子,它们使细胞不能正常凋亡从而引起癌症。而Smac则让这些致癌因子失效,让癌细胞“自杀”。 施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了Smac的作用机理,Smac蛋白的一段只含4个氨基酸的结构,嵌进了致癌因子蛋白表面上的某个位点,导致癌细胞恢复正常的凋亡功能。
随后,施教授还详细介绍了CED-4激活CED-3蛋白酶的分子机理,经研究表明CED-4细胞凋亡体以一个碗状结构的八聚体形式存在。基于结构和生化实验结果,施教授提出了CED-4激活CED-3的分子机制模型:CED-4八聚体通过募集两个CED-3分子到它的碗中而激活CED-3,CED-4的存在提高了CED-3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而执行其杀死细胞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