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返回首页 
魏灵玲:奔跑在农业科技转化的路上
发布时间:2017-09-18]  阅读次数:591次

来源:分析测试百科网

   “可以说,过去这五年,我们在拼命地奔跑,但是活儿似乎永远干不完。”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的“掌门人”,魏灵玲的工作被精确地分配至每一个小时。

  过去15年,除从事“智能植物工厂”“都市型设施园艺”“植物LED光环境调控”等设施农业研究之外,魏灵玲的许多时间用在了设施园艺的成果转化上。

  她的忙碌,在于过去几年中,农业之“热”让农业科技成果的市场需求呈指数级上涨;也在于中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没有前车之鉴,一切依靠在实践中摸索。

  自从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魏灵玲更加忙碌了,“现在每天都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专业’去学,收获很大,会觉得很多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市场需求指数级上涨

  2002年,刚从中国农科院毕业的魏灵玲以农科院代表、公司总经理助理的身份加入了中环易达。如果说15年前从事这份工作属于机缘巧合,那么今天,魏灵玲做农业科技转化的决心和信心更足了。

  “实际上当时不知道怎么转化,也不知道市场在哪里。”魏灵玲告诉记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五年来,市场需求呈现了指数级的增长。“慢慢地,市场有很大的需求,就看你能提供什么。”

  魏灵玲说,这期间,有两件事让她很受“刺激”,也使她卯足了劲儿。

  一是她经常面对非常渴求新技术新成果的客户,这些客户兜兜转转三四年,花费了巨资,往往还找不到“对口”的项目或项目无法落地。

  二是与国外机构、企业谈判中感受到的“不公平”。“我们花了大价钱买了外国的东西,结果人家还不好好卖给你。”每当听到对方说“这个不开放”“那个不卖”时,魏灵玲的心里总在反问:凭什么?

  “我们有非常优秀的科学家,我们也知道市场的需求,我们可以做得比他们更好,可以把这‘最后一公里’走完。”她说。

  跨界整合创新

  但魏灵玲也坦言,这并非易事。“和别的领域不一样,农业产业链是不完整的。”

  产业链不完整,无经验可循,因而市场需求虽“井喷”,但找上门来的客户往往只有“朦胧美好的想象”,说不出明确具体的需求,这就要求魏灵玲和团队的同事与客户反复沟通,使目标逐渐明晰。

  产业链不完整,转移转化单一的某项技术或硬件还远远不够。

  “简单来说,就是产品交给客户了,客户还希望你教他怎么用、怎么维护,你得帮助培训、运营;之后客户还希望你帮他找销路、找市场,你还得把整个商业模式搭建完整。”

  在魏灵玲看来,只有帮助客户把产业链“从头至尾”做完整,找到商业模式和市场,一次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才真正完成。她认为,农业科技转化实际上进入了定制化阶段,即根据客户的需求,将成果进行整合式的创新,来不断匹配应用场景。

  这需要广阔的视野、专业的水平,尤其是跨界整合资源和进行研发的能力。“比如,一个垂直的植物工厂可能要求20米高,要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产量,那么就要去建筑设计院找专业的设计师;20米高的植物工厂要进行种植管理,就需要研发自动控制系统;每一种作物要求的环境不一样,那就要和别的科研单位进行联合研发,匹配植物工厂的需求。”魏灵玲解释道。

  搭建开放的生态平台

  回忆起初做转化,魏灵玲说那时可谓一人“包打天下”,但实际上,时间精力限制下,“包打天下”往往让科研和转化难兼得。

  “现在国家出台了非常好的政策,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支持转化,让适合做基础研究的人做基础研究,让适合做应用研究的人做应用研究,在科研、市场、客户之间有专业的人做转化。”魏灵玲说,这样一来,资源要素在产业链上高效地配置,每个团队都各自发挥所长,各得其所。

  近几年来,随着客户增多,需求扩大,魏灵玲和她的团队一直“高负荷”地工作。“目前干转化的人还是太少了,”魏灵玲感概道,“我们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吸引专业的合作伙伴,共同来做这件事。”

  这也是下一个五年魏灵玲最想做的事——磨技术、磨产品、搭平台、带团队。“我们应该搭建自己的技术支撑体系和技术标准,这是核心。”她表示,“另外,还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团队从事农业科技的创新转化。”

  国际化道路也是重要方向,魏灵玲表示,她将带领团队整合国际农业科技资源,引进、消化再吸收,因地制宜地进行联合开发。“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农科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提出‘三个面向’的要求,这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方向,在国际谈判时不由地产生责任感,也更加有底气。”

  每当这种时刻,魏灵玲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她告诉记者,十九大即将召开,作为一名党员,希望自己更及时、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党的大政方针, “既然成为了一名党代表,就应该站在这个平台上,把自己的资源和能量发挥好,去带动更多的人。”


收藏此页】【 】【查看所有】【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more 
【设备更新】岛津分析仪器方案-医学领域
【设备更新】岛津TDM质谱分析方案升级指导个体化用药
【设备更新】质谱成像技术升级临床前沿研究
分析利器丨MALDI-TOF 高效表征小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
【设备更新分析仪器方案-UV篇】 UV焕新,您开始了吗?
岛津XPS用户成果分享丨纳米级结构调控改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实现稳定锂金
SEM-SERVO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疲劳破坏研究中的应用
更轻松的液相方法开发(六)基于AI算法的自动梯度优化
鉴古知今丨现代质谱解密古丝绸之路纺织品染料来源
蛋白质结构分析小帮手-岛津蛋白测序仪PPSQ-51A/53A梯度系列
岛津2款产品荣获国际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 202
岛津四川食品检测技术交流会顺利召开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岛津质谱解决方案助力设备更新快速选型
划时代丨二噁英首个GC-MS/MS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 more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HORIBA 集团 科学仪器事业部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CopyRight @ sinospectroscopy,All rights reserved.2010   京ICP备07018254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