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返回首页 
顾仁敖教授:分子光谱学发展要有团队精神,要重视年轻人
发布时间:2008-11-04]  阅读次数:2950次

——纪念我国光谱事业30年,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专家采访报道系列

     在这个丰收的金秋季节,我国的光谱学界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收获――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在京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的规模、参会人数以及期刊论文数堪称历届会议之最。在会议召开之前,会务组、分析测试百科网、中国光谱网组成了宣传报道小组,希望尽可能忠实地记录和纪念我国光谱事业的30年,并展现会议的盛况。


顾仁敖教授:分子光谱学发展要有团队精神,要重视年轻人

顾人敖教授  

 记者:您主编的《综合英汉科技大词典》是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双语词典,收录了大量有关理、工、农、医、生物等有关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主要学科的专业词汇,编写一本字典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您在编辑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顾仁敖教授:这本字典前后编了10年,以前的英汉科技词典很少详细的释义,词的用法也不多,我们要求把英语的词性、所属学科门类都要标清,有些词在化学、数学、生物等不同领域里解释不同 ,也要标清。编辑过程中,好多老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坚持下去,包括两个主编最后变成我一个主编,定稿时一共五百多万字,整个过程非常艰辛。当时我们做了很多卡片,因为八十年代计算机还不普及,首先是英语老师把中文写出来,再手写插入科技词汇,然后再进行语文/英语编辑(即返给英语编辑看,科技编辑收集的材料、组织的短语/词组是否符合英语的语法),然后再到科技副主编,再到英语副主编,最后再送到我这里审查,一般要经过4~~5个工序。后来我们也不懂得保护版权,干脆给了商务印书馆。

   记者:这本字典对我们帮助特别大,尤其是对于初学科技英语的人,非常有帮助,有应用,短语,还有举例,那么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顾仁敖教授:我们各学科的老师首先要找词,找到的词,有些比较新,有些就比较老,我们要去掉这些老的词,对于那些新的科技词,要加上用法,适用范围,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而且还要有优秀的组织能力,编委会里的各个成员怎样协调,怎样组织,都需要发挥团队精神。我教育我的学生,不管以后干什么,既然选择了读研究生,哪怕很辛苦,也一定要坚持,同时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要有感恩的心,应该相互帮助,不要太功利,尽量静下心来,少受一些诱惑和干扰,工作才能做好。

 


    记者:请谈谈您近期的研究工作?

    顾仁敖教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工作在上世纪70~80年代很热,因为拉曼的信号强度会在银的表面增强105~106倍,当时认为是很好的工具。本来认为红外比拉曼灵敏度高,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出现后,大家都看好,它可能是一个新的手段。但当时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它的机理有化学增强和电磁增强两种,不同的实验由不同的理论支撑,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理论;第二个问题,只有银、铜、金表面贵金属有增强(银最强),其它金属很弱,而贵金属稀少限制了它的应用,当时大量使用的是过渡金属,但科研人员尝试用Cd、Sn、Sb、Hg等都得不到增强。所以到80年代的中后期,世界上搞表面增强的就走到一个低谷,很多人放弃了。90年代初,田老师课题组、我们的课题组,努力在研究过渡金属方面是否能突破。我们当时想到的用Fe,如果铁表面能增强,铁作为一个基质,表面吸附一些分子如缓蚀剂是否能增强,以及它的机理,缓蚀剂是配方,要一个一个试。同期国外有一些研究,在铁上镀银或银上镀铁有增强,但不能直接证明是否是铁有增强。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后来我的一个学生在田老师那里去,最终得到了铁增强不错的结果,这个学生后来去了加州理工。后来田院士做Ni、Cd等过渡金属都得到了增强,这是田院士很大的一个贡献。我们主要做了一个铁增强,也得到了江苏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以后,我们研究表面增强如何能够和生物结合起来。我们曾经想研究白血病,但血浆的提纯和处理很困难,这个工作试了以后,没有继续。后来想到银和生物的兼容性差,而银的表面增强最强;金的生物兼容性高。我们就尝试了里面是银、外面包金的结构,研究发现含金12%、含银88%的复合结构,比纯银的纳米增强还强一个数量级。这个文章送到JPC很快就发表了。我们研究用金表面做生物表面的抗原、抗体的免疫检测,为了提高灵敏度,就用了金/银核桥结构,现在我们除了单组分的抗原抗体能够识别,三组分的也可以。

    还有一个工作,是我们课题组的姚建林报告的,就是磁性氧化铁外面包金,也是核桥结构。有生物兼容性,加磁性可以使粒子有导向性,还可以富集一些分子。现在用它来免疫检测,这次做了报告。这是磁性纳米粒子,包括球形、纺锤形,比如纺锤形有长轴短轴不同角度,所以还可以研究偏振对拉曼光谱的影响。

     记者:什么东西让您产生这些灵感呢?

     顾仁敖教授:我一直都在想,表面增强到底能干什么,如何应用?铁是自然界储量多的,用得广的,但铁的问题是容易腐蚀,所以加缓蚀剂,但配方要一个一个试。我当时还专门走访了好多做铁缓蚀剂的工厂,试了各种配方。基础研究要真正获得应用,不是很容易。我们得到了一些基础研究向应用转的结果,但真正转到产业化,是很难的。生物方面的应用是我们2001年,医院合并到苏州大学,我们合作就更方便了。比如对白血病的尝试。医学的图谱很复杂,识别有困难,关键是把信息分离出来:找到正常的、非正常的、中间态的,而一旦检测到中间态就可以采取措施,不至于癌变。我一个美国的学生对我有了启发,他后来开公司做荧光分析的仪器,也用表面、基底,他处理基底的技术不错。他建议我:“荧光行,拉曼行不行?您已经做了抗原抗体,让它应用像荧光那样方便就好了。” 生物方面的应用我们还会继续研究下去。

 

     记者:这次恰逢我国分子光谱发展三十周年,请您谈谈您的体会和希望?

     顾仁敖教授:我86年刚回国不久,是苏大化学系的系主任,86年的分子光谱会议就在苏州开,当时赵根锁、席时权都参加了。我们的分子光谱一直都延续着比较好的传统,分子光谱领域的专家们都很团结,在发展分子光谱这方面大家的认识非常一致;特别要提的是孟广政同志,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他是一个凝聚体,把这些同志凝聚在一起。另外就是分子光谱研究队伍对年轻人还是很重视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杂志里有很多编委是很年轻学者,擅于老中青相结合,既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也使年轻人更快地成长。整个国家的发展形势也很好,分子光谱的仪器,在三十年中间,特别是后十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前我们国家的拉曼仪器是很少的,甚至是稀有的,价格也很贵,我们靠自己做的拉曼仪器开始工作,后来有了一台拉曼,用了一段时间后不好用了,每年就有学生到厦大田老师那里去做,我们和田老师合作了20年。前几年,我们更新了拉曼仪器,核桥结构以及磁性纳米粒子都可以实现了。可以说表面增强我们一直都没有放弃,一直坚持,没有遇到困难就放弃了。

      我期望分子光谱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应该发扬原来的优良的传统,要有团队精神;第二个就是重视青年;同时也希望年轻的同志,能不负众望,能挑起这个担子,使得分子光谱事业后继有人,一代比一代更强。现在仪器好了,应该能做出很多我们以前无法做出的工作。比如和各式电镜的配合,以前结果做得好不好,不清楚;现在做得好不好,一下就看出来了,可以找到什么样子得到最强的,就能知道表面应该处理成什么样子。比如,电化学还原出的银表面要进行处理,使它成为活性的银,才有表面增强,但以前只能凭眼睛看颜色是什么样的,红了一点还是蓝了一点,但是只凭颜色看、再摸索处理条件只凭经验。而现在都是TEM、SEM仪器测量,条件好了很多,应该干出更好的工作来。

附 顾仁敖教授简介:

顾仁敖, 男,1940年11月生,教授,江苏江阴人。1962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化学系, 留校任教。现为苏州大学化学物理研究室主任, 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1985年至2001年先后担任苏州大学化学化工系系主任、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副校级调研员。1981年12月由国家教委派往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进修,为期二年。1991年3月至9月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访问、合作研究。 近年来先后应邀去日本、香港、德国、意大利、波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和学术访问。长期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和光谱电化学研究。近期主要开展过渡金属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及非水体系金属电极表面的拉曼光谱和电化学研究;金属、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和纳米粒子阵列组装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生物分子的拉曼光谱研究和免疫分析。1986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9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5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研究” 、“铁等金属的表面拉曼光谱电化学研究及其在缓蚀中的应用” 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贵金属电镀等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 并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曾宪梓优秀教学三等奖一项, 主编的《综合英汉科技大词典》获得国家辞书二等奖, 1995年获苏州市首届优秀科技人才奖。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兼任全国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化学教育》、《光散射学报》编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副主编。


收藏此页】【 】【查看所有】【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more 
岛津XPS用户成果分享丨纳米级结构调控改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实现稳定锂金
SEM-SERVO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疲劳破坏研究中的应用
更轻松的液相方法开发(六)基于AI算法的自动梯度优化
鉴古知今丨现代质谱解密古丝绸之路纺织品染料来源
蛋白质结构分析小帮手-岛津蛋白测序仪PPSQ-51A/53A梯度系列
岛津2款产品荣获国际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 202
岛津四川食品检测技术交流会顺利召开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岛津质谱解决方案助力设备更新快速选型
划时代丨二噁英首个GC-MS/MS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破茧成蝶——医药实验室的智能化转身,Al技术驱动软硬件升级
喜报!岛津2款产品荣获2024年国际设计奖“IF DESIGN AWA
又是杂质?岛津药物杂质综合分析方案来了!
【设备更新】岛津分析仪器方案-环境水土气分析检测方案
以“器”治毒,让新精神活性物质无所遁形---岛津新精神活性物质分析系列
> more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HORIBA 集团 科学仪器事业部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CopyRight @ sinospectroscopy,All rights reserved.2010   京ICP备07018254号-16